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在我印象中,非洲都是炎热而干旱的。不然,非洲兄弟怎么个顶个的“晒”得那么黑呢?然而,此行彻底的证明了我对非洲的印象是不那么准确的。安哥拉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高原气候,分干湿两季,年平均气温22℃。七月到此,正处湿季,气温18℃—30℃。多么适宜的温度,相对于此时中国的酷暑,来这刚好可以避暑。
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我们一路西行。随着安哥拉航空公司尤其明显的颠簸停止,我们降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搬着随身带来的几大箱样品,挪出机场,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辆辆大型越野车疾驰而过掀起的漫天黄土。回头再看机场,这造型,这规模,这气势,简直比中国二三流的县城汽车站也强不了多少。亦或者,更接近于国内的一个大型养“鸡场”。
结束了一路拥挤、堵塞、颠簸、尘土,我们停在了一栋破败的三层小楼的门前。难道这就是我们要住的HOTEL?(之所以称它为HOTEL,是因为实在找不到适合它的中文字眼来描述它,酒店?宾馆?旅馆?客栈?我真怕糟蹋了中国的这些个名词)。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领队已经明确的给出了肯定答案。
看着门口墙上贴着张“云烟川酒”的纸张,我确认这是一家中国人开的HOTEL。踏着满地的黄土,迈过堆叠的垃圾,我们走了进去。狭小的大厅,亦或者也不能称之为大厅的大厅,有模有样的摆着一组脏兮兮的破烂不堪的布艺沙发。前台——这个是可以成为“前台”,因为前面确实有一个台子,后面站着一个貌似中国人的中年女子,猜想应该老板娘之类的角色。在确认她真的是中国人后,我们急于跟她确认这里的硬件设施:
“房间有电话吗?”
“对不起,没有。”
“前台有传真吗?”
“对不起,也没有。”
“那24小时供水总应该有了吧?”
“对不起,时间没有那么长的。我们一天两个小时供水,晚上七点至九点。要洗澡干啥的,都要在这段时间内搞定。逾期不候噢!”
“房间有宽带吗?可以上网吗?”
“对不起,没有。”
“这个可以有。”
“这个真没有。”
“你们怎么什么都没有,怎么回事这是。那你们都有啥?”
“厕纸,一卷;蚊香,一片;两张床,蚊帐自带;一个马桶,没座板。”
我们立马傻眼。再看一下墙上贴着的中文价目表,赫然写着“双人间USD240/天”。我们顿时愕然。偶卖糕!!!这价格在别的国家住五星级都有余,没想到在这只能住……。满怀忐忑上了二楼,推门进入我们的房间。顿时感到,老板做生意还是很讲诚信的,房间里果然如他所说,除了两张床,什么也没有。放下行李,先点燃蚊香,把为迎接我们等待已久的安哥拉热情的“国宝”请出房间。“接风宴”已经备好,10人一桌,摆在二楼的食堂里。自助餐——米饭和碗筷需要自己去取,菜也是很有冲击力的——四菜一汤:凉拌黄瓜,炒青菜,青椒肉片,椒盐猪蹄,青菜蛋汤。这里真的要特别交代一下:在安哥拉,猪蹄是没有人吃的,也就是下脚料,所以卖的也是最便宜的。在飞机上忍受了三餐之后,大家也顾不得挑剔,很快盘子都见底了。吵嚷着让老板加菜未果后,得知一个惊人的信息:这里的黄瓜600宽扎一斤(宽扎兑人民币的比例大致是10:1),蒜头100宽扎一头——凉拌黄瓜真不是随便加的。当时大家都有个想法,贩点大蒜头过去卖,要比我们做现在做的生意好赚多了。
第二天的早餐,同样雷人:油炸花生米一盘,咸菜一碟,水煮鸡蛋一人一个,馒头,稀饭。如此看来,今后几天我们在这里的伙食就是这个标准了。真的后悔没有从国内买有多带点吃的过来。
饭后,我们去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SHOPRITE去了解一下零售市场,顺便买点食物。进去转了一圈,看着一瓶500ML矿泉水要大致人民币10几块钱,一小合酸奶要30块钱,看得我们不断肉疼。唯一让我们欣慰的就是看到我们的产品在超市里的售价也是相当喜人的。
(建国供稿)